我赶回来了

Jun 28 ·
6 分钟阅读

今晚要出门看孟庭苇的演唱会,所以只能是下午提前先写点。

孟庭苇1969年生人,1990年出道,1991年第三张专辑《你看你看月亮的脸》爆卖500万+,打破了台湾当时的唱片纪录,一夜成名。之后就是她的巅峰期,《冬季到台北来看雨》《谁的眼泪在飞》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》陆续推出,销量突破1000万,是90年代前半段华语乐坛的女销冠,没有之一,她就是最红的。

当时中国内地没有统一的打歌平台,推销渠道主要是各大街面音像店的外放,对,就是外放,可能00后出生的小年轻会觉得这样挺没素质的,有些扰民。但那个年代大家都没这方面的意识,大街小巷此起彼伏当红歌曲的声音,甚至你外放的音量越大,店面生意就会越好。

1992-1995那几年只要孟庭苇出新专,我记得回浦路和巾山路上就全是她的歌声,真的太火了,上下学的路上来回听,没买磁带你也会唱了。

她的巅峰是1995年登上了春晚,那个年代港台艺人很少能上独唱节目,1995年春晚去的只有两个人,一个是她,另一个是唱《忘情水》的华仔,从这里就能看出江湖地位。

我翻出当年的视频看,很意外竟然是真唱,春晚真唱!气息很明显,全开麦,厉害了我的姨。开头那几句台湾腔的自我介绍,软萌软萌的好听,那一年她26岁,白裙+淡妆,容貌清纯,这形象气质在30年前的中国已经算是女神级别。

既然来都来了,顺便把华仔的也看了吧。

说来也奇怪,过了1995年孟庭苇突然就不火了,新一代的话语女歌手来了,王菲、张惠妹、李玟相继横空出世,新一代女歌手普遍更有活力也更有个性,其实她们几个年纪差不多,王菲和孟庭苇都是1969年,但给人的观感上就像差了一个时代。

孟庭苇的作品和她本人的气质,都不太匹配之后娱乐圈那种沸腾喧嚣的表达。比如我现在回忆起来,发现自己虽然听了她那么多首歌,但似乎从没听她说过话,也不了解她除了唱歌之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这大概是那个时代歌手的普遍特征。

之前听的孙燕姿,对应的是我的大学生涯,这次的孟庭苇,歌声穿越了我小学生涯。突然还蛮怀念的,那个没有电话,没有私家汽车,大家还用书信来往的年代,学校门口5分钱一串的油炸,街机厅2毛钱一个的铜板,还有圣斗士七龙珠的漫画,都是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。

随便吃了点晚饭,准备叫车出门,笔记本我带上,后面的看情况,反正肯定不耽误互动评论。

……

到现场了,观众肉眼可见的大龄,平均40岁往上有了,我坐在看台山看内场观众,第一感受就是那一个个脑袋的头发都稀疏的很,哈哈哈哈,抱歉得罪了。

老婆手机掉座位下面,低头去捡的时候发现座位背后帖着一封信,拆开来看是孟庭苇随机亲笔信,字写挺好的,就在她欣赏信纸的时候,我侧过头说了一句,这种通常都是点歌环节抽歌迷用的,到时候镜头打过来你要站起来说话,没准会有在场的读者认出你和我。

孟庭苇今年56了,在同龄人里依然很漂亮,但我莫名觉得她有些像马丽…?

声音状态和年轻时候比有差距,尤其是她当年唱的音都比较高,现如今再唱就挺吃力的。现场音效还行,演唱会你如果不是去蹦迪,是真的想听歌,那必须是室内馆。

我随便录了一段,你们还记得这首吗?

最后还差1首歌的时候我们两提前溜了,这样出来方便打车,这不回来还要给诸位大爷上钟吗。

编辑于 Jun 30

© 2025 猫笔刀文章备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