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如当年
昨天点赞最多的评论互动,是一个四川农村家庭在杭州读普本的女大学生,问留杭还是回老家,我给出了倾向于留杭的建议,绝大部分网友都是支持的。
评论席即时互动的时间和篇幅都有限,我今天想再展开讲一讲。
大城市的核心优势是什么?主要是就业资源。以杭州为例,电商、直播、自媒体、游戏、互联网、数字营销、机器人这些新兴产业都是国内顶级水平,很多岗位你真就只能在杭州找到工作,要回了四川小县城你连简历都投不出去。
而且因为是新兴行业,行业结构不成熟,既得利益群体小,变数大,机会多,即便你的学历不是很高,普本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说白了整个浙江只有一所985/211大学,剩下最好的也不过双非,没有必要还去搞学历歧视,浙江的氛围是很务实的,只要你有能力,肯努力,就一定有机会向上走。
我大学最铁的那几个哥们,有毕业后持续经商的,有大厂干了几年辞职创业做直播公司的,有在外贸公司任职20多年的,下限一年也有三四十万兜底,上限很高随缘。这不完全是他们几个能力强,很重要的一点是杭州这座城市太给机会了。
最近几年最火的公司,研发了deepseek的深度求索、制作了《黑神话》的游戏科学、中国机器人龙头宇树科技,都是杭州孵化的,这不是偶然。
内地的农村家庭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杭州上大学,毕业后怎都要留下来试试看吧。尤其是那种性格较为独立,能抗压,有持续学习能力,善处人际关系的孩子,在大城市发展才能彻底挖掘自己的潜力,回县城真就埋没了。

退一万步,孩子在杭州闯了几年不顺利,觉得累了想回老家也不晚,在杭州这几年锻炼的工作能力和眼界,回去县城也是优势经验,怎都不亏的。
……
其实最近些年,我一直有个问题在反复的问自己,如果当初我没有来北京,选择在台州老家发展,我最终会选择做职业投资人吗?我会写公众号吗,我会成为大v吗?我能赚到钱吗?
一个一个来分析。首先我大概率会一直在互联网上输出内容,因为中学、大学时期的我就一直是论坛活跃分子,来北京之前就已经是这样。但小城市接触新事物新文化有延迟,我可能会推迟几年才开始写微博、写公众号,错过早期红利和先发优势,但最后的最后我还是会成为博主,可能不如现在,但依然会有自己的读者人群。
其次我肯定还是会炒股,因为我入市不是偶然,是受我妈的影响,她是95年开户的老股民,我和她相依为命的那些年头,股市的涨跌直接影响母子两的生活,所以我从初中就知道并关注股市。作为韭二代,我入市是99%会发生的必然事件。
那不来北京就没有影响吗?不,有些重要的事还是改变了。
比如我一直在台州的话,我可能没那么宅,老家朋友多,县城夜生活丰富,我很可能无法坚持那么自律的日更。以及我若一直在县城自主炒股,我很可能不会接触那么多金融工具和其它金融市场,我这方面的视野是在北京和同事以及同行的交流中学习成长的。
那样的我可能就不懂期指、不懂分级基金,不玩可转债、qd、黄金,不会开户离岸的港美股,更不会投资虚拟币。台州当地炒股的氛围就是互相打听本地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,有啥风吹草动就人传人,一窝蜂往里冲。我若一直生活在台州,大概也是这种交易风格。
那个版本的我能赚到钱吗,大概可以吧,但估计数量和现在有差距。
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,除了这一世拿到的剧本,剩下的都是平行宇宙的千万种可能。我不知道“他们”过得好不好,我只知道珍惜当下,过好眼前的这辈子。
……
前几天评论席里提到handsome boy的梗,是高中时和一个外省的女笔友通信时她对我的称呼,当时我说要找找当年的照片,找到了。高三毕业那年我妈和我去华山旅游的时候拍的,当时我177cm 60kg。

时光荏苒,20多年一眨眼就过去了,突然很想再带我妈去一次华山,去找找当年拍照的位置,想看看身后的山的样子有没有变。
就聊这些吧,3/8提醒,玩得开心~